先抑后扬,这个表达方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“先打一巴掌,再给个枣”的感觉?它是一种修辞手法,通常用在写作或者演讲中,先对某个人或事物进行贬低或批评,然后转为赞扬或肯定,以达到突出重点、增强说服力的效果。
我在写一篇关于一位科学家的报道时,可能会先提一提他在早期实验中的失败,在实验的早期阶段,他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,数据总是不尽人意。”但紧接着,我会话锋一转,提到他的坚持和最终的成功:“正是这些失败,磨砺了他的意志,最终他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材料,这种材料的强度是现有材料的两倍。”这样,读者不仅看到了科学家的不完美,也更加敬佩他的坚持和成就。
再比如,如果你在做一个产品介绍,可能会先说这个产品在设计上的一些不足,这款手表的外观设计可能不是最吸引人的。”你再强调它的核心优势:“但当你了解到它的电池寿命是同类产品的三倍时,你可能会忽略它的外观。”这样,消费者就会更加关注产品的实际性能,而不是仅仅被外表所吸引。
1. 先抑后扬在写作中的应用
在写作中,先抑后扬可以增加文章的戏剧性,让读者的情绪有所起伏,写一篇关于一位运动员的传记,你可以先描述他在比赛中的失误,在最关键的比赛中,他失误了,这让他失去了领先优势。”再转向他的坚韧不拔和最终的胜利:“他没有放弃,他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技巧,最终赢得了比赛。”
2. 先抑后扬在演讲中的应用
在演讲中,先抑后扬可以帮助演讲者建立与听众的共鸣,一位企业家在演讲中提到自己的创业失败,在我创业的初期,我几乎失去了一切,公司差点破产。”他再讲述自己如何克服困难,最终取得成功:“我并没有放弃,我重新审视了商业模式,最终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”
3. 先抑后扬在广告中的应用
在广告中,先抑后扬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,让他们对产品产生兴趣,一则汽车广告可能会先提到市场上其他汽车的不足,许多汽车在油耗上表现不佳。”再强调自家汽车的优势:“我们的汽车采用了最新的节能技术,油耗比同类产品低20%。”
问答环节
1. 先抑后扬在哪些场合下使用最为有效?
在需要突出对比、增强说服力的场合下,先抑后扬最为有效,比如在辩论、演讲、广告和写作中,通过先提出问题或缺点,再给出解决方案或优点,可以让观众或读者更加信服。
2. 使用先抑后扬时,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
使用先抑后扬时,需要注意不要过度贬低或批评,以免引起反感,转折要自然,不要显得突兀,赞扬或肯定的部分要有足够的说服力,否则先抑后扬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。
3. 如何平衡先抑后扬中的“抑”和“扬”?
在先抑后扬中,平衡“抑”和“扬”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度。“抑”的部分要真实可信,但不要过于夸大;“扬”的部分要突出重点,但不要显得虚假,两者之间要有一个自然的过渡,让听众或读者能够接受并认同你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