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积金担保费(公积金保费调整)
一、相关政策背景
最近,不少媒体都关注到了公积金担保费的调整问题。这背后涉及到了很多政策背景。自2019年底,住房公积金政策调整以来,公积金贷款缴费标准和担保费率也发生了变动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全国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额总量达到15.39万亿元,个人账户总量达到10.41亿个,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公共服务体系之一。而在公积金贷款方面,受疫情影响,大量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资金紧张,对公积金贷款需求增加,因此公积金贷款市场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。
二、公积金担保费调整原因
对于公积金担保费的调整,主要是根据贷款模式改变而来。原来公积金贷款主要是结合银行的委托贷款模式,但后来由于银行对住房贷款政策的收紧,导致公积金贷款处于瓶颈期,此时出现了优惠政策,针对同城、同区房屋贷款费率下调,同时为了支持小微企业,对企业贷款定向性、覆盖性优惠政策加强了落实力度。
而在现在的调整中,主要是针对公积金担保的风险,由于过去10年内,公积金担保失信问题较多,加之过去担保费低廉,采取政府补贴方式的模式,导致公积金贷款的坏账率偏高。
三、公积金担保费调整影响
在调整公积金担保费的同时,也会直接影响到公积金贷款市场。此次调整,会有针对性地调整不同贷款类型担保费率,增加担保费收入,保障公积金运行稳健。但也将导致房贷利率上涨,对购房者会产生影响。与此同时,还有利润不断下滑的银行,也在负债端进行调整,这也是影响利率调整的因素之一。
四、结论
公积金担保费的调整是当前市场供求矛盾、风险经济时代下的必然结果。但同时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,如房贷利率上涨,银行负债端等。因此,政府应该持续关注市场的变化,调整相关政策,引导公积金贷款市场健康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