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行贷款
农行贷款、”金融”三宝”逐渐改功能,信用卡功能日趋弱化,便捷支付更受青睐,未来银行的经营策略如何转变?
2011年,全球第一个”农行贷款”在中国成功应用,创出了中国开办企业贷款业务的先河。
银行贷款产品
自2013年以来,农行贷款业务持续高速发展,在保证贷款平稳发展的基础上,仅2014年,农行的贷款余额较2013年增长了500多亿元。
近年来,随着资产管理领域风险不断增多,风险防控需求也迫切需要将风险前置,农行积极探索风险控制和操作程序的创新,并于2013年5月,完成对集团内中小银行的接管重组。
自此,农行管理体制的变革就此开始。
2013年6月,农行将存款与储蓄的监管风险控制技术方法、信息披露管理平台、不良贷款与处置不良贷款综合管理平台等四大功能打包进入了农行,同时完成了业务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。
同时,同庆农行开始量化评估不良贷款,逐步掌握市场价值。
2014年12月,农行对各项金融风险进行了再度调整。
此后,虽然银行业个别层面有介入,但农行在金融风险处置过程中的规范性和谨慎性显然受到了制约,这一问题在经营绩效方面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。
面对不适应的时代,如何抓住问题的突破口,为业务开拓创造“无先机”的窗口,考验着农行的内生动力。
同庆农行的“规模小”
虽然在经营业绩上佳,但是每家银行的负债、净息差却是不尽相同的。
2016年,上半年,尽管上市银行平均成本率保持稳定,但农行不良率仅为0.65%,远远低于多数银行。
而在资本充足、拨备覆盖率均超过100%之后,银行要通过提档升级,以实现“小而美”的规模、净息差,也在现实意义上成为了农行未来发展的关键。
2017年,中央多次发文严查信贷资金违规入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