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马财经

建档立卡户是什么意思 扶贫政策解读

105

建档立卡户是指在贫困人口中,由县级以上政府确定并建立贫困户档案,并据此实施和监督帮扶措施的户口。

1、建档立卡户的背景

2020年,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了551万,贫困发生率降至0.6%以下,已经实现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。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“建档立卡户”。

2、建档立卡户的意义

建档立卡是贫困户的“身份证”,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。通过建档立卡,能够更好地实现对贫困户进行全面、科学和精准的识别、分类和管理,更好地制定和执行扶贫政策。

3、建档立卡户的建立流程

建档立卡户的建立流程包括:立档、分类、认定、制定帮扶措施和监督反馈五个步骤。

立档:由县级以上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,对全县范围内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摸底登记,建立建档立卡户档案。

分类:将建档立卡户按照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进行分类。

认定:由县级以上政府对建档立卡户进行认定,确定其贫困户资格。

制定帮扶措施:根据贫困户档案,结合户主的实际情况,因户施策,精准制定帮扶措施,解决贫困户的实际问题,帮助其早日脱贫。

监督反馈:定期对建档立卡户实行动态管理,及时调整扶贫措施,跟踪督促脱贫。

4、建档立卡户最新政策

近年来,关于建档立卡户的扶贫政策不断推进。2021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“兜底线”要落到“零就业”家庭,新建完善精准脱贫监测预警机制,对困难群众顶格安排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。

同时,对于建档立卡户中存在不作为、乱作为、错作为等现象的,进行严肃问责,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,贫困户得到真正的帮助。

总之,建档立卡户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,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建档立卡户的管理和帮扶力度,让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。

建档立卡户是指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中,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的统一标准,对贫困家庭进行认定,并将其登记归档管理的对象。建档立卡户是扶贫政策的基础和关键,也是贫困家庭获取各种扶贫资源的重要证明。以下是有关扶贫政策的解读。

1、认定标准

为了使建档立卡户的认定工作更为准确和公正,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认定标准和流程。认定标准主要包括家庭经济状况、相关人员健康状况等,要具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进行认定。

2、扶贫政策

建档立卡户作为扶贫政策的基础,享受许多优惠政策的优先权。例如,享受低保、五保、医保、免费义务教育等福利;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和技能提升班等。

3、脱贫标准

脱贫是扶贫政策的最终目标,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脱贫标准和时间表。首先,贫困家庭要符合当地的脱贫标准,达到“两不愁三保障”(即不愁吃、不愁穿,医疗、住房、大病救助保障全面落实)的要求。其次,贫困家庭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脱贫。

4、扶贫资金

为了支持扶贫工作的开展,国家和地方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扶贫。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实施各种扶贫项目,如地方公路、通讯设施的建设等,也用于补贴农村电费、教育、交通等方面的支出。

5、扶贫人员

扶贫工作需要大量专业的人员来保障和推动,国家和地方设立了许多扶贫专员和扶贫队伍。这些人员主要用于开展扶贫调研、贫困户资料征集、扶贫方案制定等工作,为贫困群众提供精准的扶贫服务。

总之,建档立卡户作为扶贫政策的基础和关键,是贫困家庭获取各种扶贫资源的重要证明。政府和社会各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,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多扶贫资金和专业人员的支持,帮助他们尽早脱贫致富。


上一篇:日联科技值得申购吗 日联科技股票值得投资吗
下一篇:手机银行怎么开通 如何开通手机银行